批判芦笛大毒草:《点评中国:辛亥革命的恶果》

 编者按:

今天看到芦笛这篇短文,真是太跌眼镜。看来,十年前,他就脑子坏了,糊涂了。或是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的文字刷存在感?这就不得而知了。早些年,有人送他一本书《毒眼看中国》,如今看来,他的眼还真是很毒的。

首先,一场革命需要等待国民有思想准备才可以爆发吗?再说,辛亥革命并不是孙文直接策划发动的。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时候,孙文在海外。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已经过去60年了,期间还有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皇族内阁等,国民还没有思想准备吗?苏俄和日本的战争发生在满清政府灭亡之前的东北地区,与发生在华中武昌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其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适合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此话变通一下,也可以说成“刀枪下面出皇权”。美国的独立战争不也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吗?问题在于,持有枪杆子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至今,美国人人都还可以持枪杆子。作为中华革命党领袖孙文确实存在冒失挑起“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历史责任问题,但这不能说是辛亥革命的恶果。军阀冯玉祥不遵守清帝退位的协议,冒失把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清帝《退位诏书》沦为废纸,从而使得民国政府权力继承失去合法性和统一性,造成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的乱象。

第三,把辛亥革命说成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年蠢动的顶峰,那是绝不可接受的。没有太平天国,捻军、白莲教等农民起义,镇压革命党人起义,没有朝廷内外的压力,满清怎么会有意愿转型?没有辛亥革命,满清政权不知何时结束,帝制政治不知何时终结。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能避免日寇侵华吗?就能阻止苏俄侵占中国领土吗?芦笛做事后诸葛亮,来指责孙文、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人,不仅浅薄无知,而且荒唐可笑。

点评中国:辛亥革命的恶果

  • 芦笛
  • 时政评论人士

辛亥革命迄今已有百年。如此悠久的岁月,应该足以使激情沉淀,允许我们客观冷静地评估那场骚乱对中国的持久影响。窃以为,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转型带来了一系列难以逆转的灾难,值得后人追悼而不是庆贺。

首先,它在国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在旦夕间扫荡了君王权威,造成了国民思想的空前混乱,使得凝聚大一统中国的精神权威彻底丧失,完成了民族的精神解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的解体,从而腰斩了已经启动的从中古“天朝”向西式民族国家转化的过程。这样,在国家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急时刻,它解除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断了晚清相当成功的“改土归流”,引发国家自爆,直接造成西藏与外蒙的脱离,并使中国在沦为苏俄与日本的代理战争战场,最终诱发了日本侵华战争,使得中国蒙受了空前战祸。这就是孙文号召的“以革命止瓜分”。无论孙文及其党徒的主观动机如何,他们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日本与俄国(含苏俄)帝国主义第五纵队的作用。

其次,它首创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军阀主义。骤然废除君主制造成的权威真空,使得维持起码社会秩序的权威只能来自于枪杆子。孙文更屡次带头撕毁文明游戏规则,以所谓“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国民革命”的闹剧,反复强化由他开创的“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暴力传统,最终使之牢不可破,使得社会的和平转型、政权的和平转移几乎彻底失去了可能,至今仍令后人看不到“和平演变”的希望。

第三,因为权威真空,使得武力反抗上级乃至“独立”都成了光荣的事,由此导致了军队的不可控,引出了民国屡见不鲜的“军阀裂变律”——一个军阀势力庞大到一定程度,其军队就必然要分裂,因而使得中国无可能重新统一,从而恢复为一个具有起码的国防能力的主权国家,自立于当时的世界之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文竟不惜效法石敬瑭,走上“以党领军”、建立“党国”的“俄国人的路”,最终使得中国堕入文明黑洞,至今无望自拔。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年蠢动的顶峰,它打断了晚清的和平改革过程,逆转了社会文明化的大趋势,造成了国家解体,使得中国沦为“只有省防而无国防”、任强邻宰割的可怜虫,引出了几十年战乱,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额损失,最终以引入外来极权制度终局,造成社会大倒退,使得人民丧失自由到了空前的地步。为此,孙文、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革命党人应当受到后人的谴责。尤其是在朝廷已经公布《重大信条十九条》,准备实行英国式“虚君共和”,辛亥革命有可能转变为中国的光荣革命之后,革命党人还要蠢动到底,这就绝对不可原谅了。

读者反馈

本轮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既成了资本返祖、共产党变成返祖资本和经济学家扮演救世主的催化剂,又是这三类经济决定论天然盟友的粘合剂。

一些人在叙述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时候,似乎忘了,英国才是首开弑君先例的国家(1649.1.30.查理一世被砍头)。如果此前没有削弱王权的内战、1660年蒙克叛乱和1688年威廉的外来武装干预、内乱和王军投降。以詹姆士二世的武装,辉格党的“光荣革命”是天方夜谭。此后,几乎重述英国这40年史的法国大革命证实了这一点。

辛亥革命是不朽的,它是中国数千年来挑战神权政治的首次义举。戊戌变法是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逼出来的自省式改革。神权政治不可能真正给东方带来精神解放。<strong>fla0, Guangzhou China</strong><br/>

面对当权者的【失误】与【不当】,人民采取【沉默忍让】以对,是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极不负责】的行为。当权者【经年】屡错不改,暴虐无道,人民【依然】包容它,【期盼】它有改悔的明天,【徒显示】这些人民的【懦弱与奴隶】的【根性】,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所为。【和谐】本是一服【健康宁神】的药剂,落在专权者手上,却是一服【麻醉人心】的【毒药】。【骗子】的说话,【从来】都是【动听】的啊!孟光, Hong Kong

这是封建制度的必然规律。辛亥革命不是清朝的首次革命,只是导致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次革命,帮助袁世凯实现皇帝梦的革命,没有主动的历史价值,是中华大地不得以的下下策。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利益强奸了整个民族利益。历史在重演,今天的统治节柴没有认识到他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改良的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特色实际上是,政治上的封建社会,经济上的资本主义极端不协调的特色,维持红色权贵的利益,是犯清王朝同样的错误,你不主动改革,自然避免不了革命和被强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乾隆慈禧活到现在,肯定会为自己的愚蠢而后悔。tjj, CN

历史重演一遍,恐怕也是一样的。必然的进程!清末朝廷无能,屡战屡败,割地赔款。没有孙中山,会有李中山、王中山推翻清朝;推翻后,一样的军阀割据;枭雄蒋介石最后掌权也是不可避免;日本侵华,也是野心的必然结果;导致共产党胜利,也是不可避免;解放后共产党的失败也是不可抗拒;改革开放,也是势在必行。历史不可重来,其实仔细一想,都是必然,也很自然。今后共产党不洗心革面,也会必然灭亡。一次新的彻底的政治改革,已经不可避免,否则共产党必然玩完。未署名

借故捧今,这种文章该进垃圾堆。御用文人想用对百姓说教,维护专制,避免革命,既不正义也无良心。真想避免革命,就多劝劝当局,这个满清王朝的继承者,少干掉催生革命自取灭亡的事。未署名

庆幸共产党统治中国,要不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走向何处。未署名

意犹未尽,再说两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打开了暴力革命的大门,中断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常道路,使中国坠入文明的黑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与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相比,辛亥革命是最接近于英国光荣革命的。革命党只使用了有限的暴力,就在袁世凯和各地立宪党的配合下推翻了清朝。中华民国实际上是暴力+妥协的结果,是最文明的革命。民国不但没有报复满清贵族,反而对皇族给予优待,避免了革命后的血腥镇压。民国以来出现了中华文明复兴的新气象,至今令人怀念!不能把共产革命的罪恶算在辛亥革命的头上!快乐时光

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国共内战的确让中国处于黑暗时期,后来又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更是惨绝人寰.许多人都被执政者教成狗,只会摇尾巴阿谀奉承不会思考,也不想了解历史真相.建议大家面对真相,记取历史教训避免民族再受苦难! 777, taiwan

清末保皇党的幽灵复活了?自鸦片战争始至清朝灭,割地赔款,忍辱苟活还不够吗?休矣,芦笛。kevin Cao, USA

真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如此多的太监和奴才,这是现实中的中国吗。Xin, Usa

阻碍中国走向民主的根源在于侵略,在于自闭,过去如此如今同样如此! 辛亥革命是大势所趋,孙先生一片丹心无可置疑.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近代史的确是被人为扭曲,非自然发展的,辛亥革命不幸地拥有这种非自然的全西化的体质是无可奈何的事.这个责任绝对不是辛亥革命应该所该负的.这种非自然的社会变革(不是进步)是在外来恶棍的枪炮,内部文化封锁的满清国贼共同合作下促成的.这种非自然的进程导致的最终结局就是迫使被劫掠一空的中国人选择了共产主义,让姓毛的乘机崛起.而农民阶级原本就是在政治上短视,只看重眼前利益,共产党这样的爆发户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后来对全民洗脑,残害知识分子,迫害异己才是断绝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自新自立精神的真正罪魁祸首.COC

中宣部、广电总局为庆祝中共建党90周年砸大钱拍摄《建党伟业》等几十部自我表扬的电影。从1949年以来,这种挥洒全民血汗钱来搞自我歌颂的电影电视歌舞戏剧等等层出不穷。这还仅仅是中共耗费全民财产为本党谋私利的巨额开销的沧海之一滴而已。对于这类遭人嫌惹人厌、根本就不卖座的党家电影,当局往往还要再出钱组织机关、学校、部队和国营企事业人员前往观看。大部分中国人在学生时代至少被组织观看过十部以上这种党家广告片。机关干部不上班不办事,成群结伙堂而皇之开进电影院去“受教育”。误工误事,给百姓民众造成诸多不便。当局还说“成果丰硕”。这党之缺德,真是够冒烟了。芮克, 加拿大

沉渣的泛起,遗老遗少的翻案。李剑, 悉尼

这位写手在为中共的继续“存在”编造“理论”。辛味四, nz

先生大可不必和洗脑这么多年国人讲述这个事实。只会引起更多争论,看了让人伤心,以及对民族的未来深深地担心和绝望。民众的过激言论并不让我不快,只能感慨共党洗脑的成功,以及如此素质的国民如何改变我们民族的未来。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众只能是强权摆布的工具。我们民族有太多的不幸,孙中山正是中国晚清以后苦难的罪魁祸首。更是将共党带进中国的始作俑者。胡南山, 威尼斯

晚清杀了六君子,作者却说成“晚清的和平改革”;民国抗日,最终胜利,怎么的也不是“任强邻宰割”。晚清才是到底的战无不败,割地赔款“任强邻宰割的可怜虫”。未署名

言外之意,今后中国也就没闹革命了,等待中国共产党和平转型吧,5毛进步不小啊。自由民主法治, 天津

辛亥革命是清庭自我毁灭的最后第二站。清庭是自种恶果 自食自爆而已...日俄战争是发生在光绪年间,日军在旅顺屠城,清军又能干么。更早的甲午战争,更是离谱。袁世凯率新练清军入朝鲜,不战而退,日军先陷平壤,后陷辽东半岛,号称亚州第一的北洋水师全毁,日军过秦皇岛,眼看就是天津卫,清军又能干么。更早的还有,孙文在搞革命之前,是想求见李鸿章,其万言书力陈,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号称中堂的北洋大臣,军机兼直隶总督,又干了什么。至于清庭是用什么手段,对付了康有为、谭嗣同、林锐...后观历史的你我,只能庆幸孙文没留在清庭搞开明..否则,东门菜市口只是多砍了一个... SHAU CHEN, TAIWAN

你把事情说反了吧?清朝最后60多年间,割地赔款,共签订38项不平等条约,赔款9.57亿两白银。这样的王朝不灭,天理难容!你还指望慈禧搞君主立宪?只怕六君子要变成六万君子吧?别抓着革命后的乱象为前朝瞎唱赞歌。前朝若如乾隆盛世,没有无能衰败,内外交困,又怎么会有革命?若如康熙之年,革命又如何会成功?简直乱弹琴!我宁可祸乱半世纪,也不愿意割地赔款,做亡国奴!未署名

孙先生早年曾上书李鸿章,倡言改革。书上,惜鸿章不接纳,乃赴檀香山创组兴中会,倡导国民革命。民国肇建,孙文恐中国陷入分裂之局面,乃将临时大总统之职位让予袁世凯。此公心一片,分裂之中国怎可责于斯?军阀割据,许多朝代均有之。况且,倡导「各省独立」为共产党之宣传,何以未有一字一句怪罪共产党乎?若是革命失败,今中华民国所在之台湾,何以多数大陆人欣羡不已?芦笛先生不至台湾深入研究中华民国,不多研读蒋介石日记,反以片面之见断言辛亥革命之成败,纵以哗众取宠之言。此番言论,令人失望。黄尘

事后诸葛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当时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又会往什么方向走呢?国力衰败的中国,无法抵挡列强瓜分,清廷就比民国更有办法吗?朝廷的「虚君共和」,是真心想改革抑或虚晃一招,以拖待变?此文章不具说服力。Ed Wu, Taipei, Taiwan

辛亥以来不过百年,共产党统治就占了62年,再加上国共内战十几年,真正不可原谅的应该是共产革命祸乱中华,不能把共产党的罪恶都算在满清王朝身上吧?快乐时光, 加拿大

不同意作者观点。晚清革命已是必然,康梁倡导的百日维新之失败就意味着清政府的强硬且封闭固守的思想无法进行自我的改革,或是已失去民心导致难以改革。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单一文化的国家,讲白了就是多民族联邦。美国现今的政治制度很适合中国的情况。可恨蒋介石的贪婪害了中国。之前的统一都是迫于武力因素。中国人所具有的独霸之心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造就了军阀乱战。孙文以尽其所能地改变原先的社会弊端。国民党的失败,并不因为国民党,而是因为当时掌握军权而又想独裁的蒋介石。导致之后邪恶的共产主义进入中国。我认为作者对孙文有一种不善的态度,究竟作者想民主还是独裁?benderland, sg

这个说法很少见, 但值得研究. 晚清时国家的国防已经名存实亡了吧? 但革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对文章所提的"晚清相当成功的“改土归流”"一无所知, 希望能进一步了解. 身在外, woodbury, MN, USA

辛亥革命的目的之一是推翻满族皇权,然后实行民族共和。皇权是民族的精神?别扯了。我宁愿过民主共和的国庆——即使是不完美的民主共和,也不愿祝贺某位穿龙袍的凡人的生日。我感谢祖先的选择。melon, 广州

好文!早就该批判讨伐辛亥革命和孙文了,真可惜这个主题探讨的文章太少,规模也太小,难在国共都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来剖析自己的根子。只有过了这个卡,中华才能文明。yin, paris

革命必定會有人犧牲。未署名

发点有建设意义的文章好不好,BBC一天到晚除了抱怨就是抱怨,有用吗?Nathan, Beijing China

廖无新意,不过是故发惊人之语。papuwen, helsinki

我只想针对被侵略这点,若是被侵略原因是被认为被侵略者太过弱小的话,那校园欺负事件是否也可以套用在此理论,因为这男孩太过弱小诱发他人欺负的行为,或许孙文没能管理中国但侵略这件事绝对不可合理化。未署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奉上帝讨习檄文

《告习家军书》(修订稿)

探讨赵紫阳和徐勤先的历史责任 --- 八九民运反思(二)